星期二(零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同綠太婆個孫仔去大蠔公幹。入大蠔可以由東涌搭巴士去白芒再行路入去。巴士車程只係五分鐘,不過就要成兩個幾鐘先至一班。由白芒行去大蠔灣亦只係十五分鐘,真係好鬼輕鬆。
啲人成日話東涌空氣污染嚴重係因為珠三角吹落黎。不過我地去嗰日東涌個天灰矇矇,但係去到大蠔又鬼咁清,原因又係乜呢?
唔去過真係唔知,白芒同大蠔雖然有電到,但係好多人,特別係老人家仲係燒柴,而且仲唔係執,而係斬落黎既。綠太婆個孫仔就問過當地老人家,佢地話電費貴,所以要燒柴喎。我地去到大蠔,見到一間上面有毛澤東標語既平房,不過已經變左做柴房。
綠魔幾年前去過大蠔,見到好多牛,可惜今次去已經唔見晒,而且仲成塊地生晒薇甘菊。之不過過泥灘仲好多沼潮蟹同彈塗魚,而且就喺你腳邊,真係好好睇。
出番去東涌同綠太婆個孫仔去左馬坑涌食飯,孫仔叫左個蝦炒飯加可樂,三十蚊,我就叫左菜遠牛河。哇,真係好大碟,又夠分量,你睇孫仔食蝦碌食得幾開心!
Wednesday, November 30, 2005
Monday, November 21, 2005
天使、魔鬼與達文西密碼
在買納尼亞box set的同時,也買了Dan Brown的box set。Box set包括了Dan Brown到現持為止的四部小說,當中當然包括了達文西密碼。很多人說達文西密碼反宗教,不過我覺得作者對宗教是同情的。在小說第六十章,主角Robert Langdon說:The Sangreal documents simply tell the other side of the Christ story. In the end, which side of the story you believe becomes a matter of faith and personal exploration……。
事實如何,對宗教來說是絕不重要。在觀點作者在達文西密碼的上集天使和魔鬼同樣表達了,大奸角最後竟成了世人景仰的英雄(這也和The Decameron第一個故事的主題相同)。不論如何,作者沒有否定faith,至少是我看完兩部小說的感受。歷史是人寫的,當中當然會有錯,或者刻意隱暪的情況,如果執著宗教經書每一字均為真(即原教旨主義),世上只會更多爭執。
說回書本身,雖然達文西密碼比較有名,但不及天使和魔鬼好看。達文西密碼看到中途已經知道大奸角是誰,但天使和魔鬼真的不到最後誰是真兇。看完書細想才知道書名為何叫天使和魔鬼。書中說明了Lucifer的語源,即bringer of light。這可不是作者胡扯的。Lucifer原來指「太白金星」即清晨時所看到的金星,原意是light-bearing,帶給人類光明之意;當然後來成為了群魔之首。這裏所說的「墮落」和書中奸角的遭遇相同。
達文西密碼正被拍成電影,主角竟是Tom Hanks,實在叫我失望。Robert Langdon是一位舉指儒雅,但同時又是游泳建將;衣著講究,但又手戴米奇老鼠錶的四十五歲美術教授,最好的人選應是Harrison Ford,可能福伯太老罷,他不演Robert Langdon真是可惜。
事實如何,對宗教來說是絕不重要。在觀點作者在達文西密碼的上集天使和魔鬼同樣表達了,大奸角最後竟成了世人景仰的英雄(這也和The Decameron第一個故事的主題相同)。不論如何,作者沒有否定faith,至少是我看完兩部小說的感受。歷史是人寫的,當中當然會有錯,或者刻意隱暪的情況,如果執著宗教經書每一字均為真(即原教旨主義),世上只會更多爭執。
說回書本身,雖然達文西密碼比較有名,但不及天使和魔鬼好看。達文西密碼看到中途已經知道大奸角是誰,但天使和魔鬼真的不到最後誰是真兇。看完書細想才知道書名為何叫天使和魔鬼。書中說明了Lucifer的語源,即bringer of light。這可不是作者胡扯的。Lucifer原來指「太白金星」即清晨時所看到的金星,原意是light-bearing,帶給人類光明之意;當然後來成為了群魔之首。這裏所說的「墮落」和書中奸角的遭遇相同。
達文西密碼正被拍成電影,主角竟是Tom Hanks,實在叫我失望。Robert Langdon是一位舉指儒雅,但同時又是游泳建將;衣著講究,但又手戴米奇老鼠錶的四十五歲美術教授,最好的人選應是Harrison Ford,可能福伯太老罷,他不演Robert Langdon真是可惜。
Thursday, November 17, 2005
禽流感恐慌
近日城中聞鳥色變,部分人甚至在街上碰到雀鳥也避之則吉,有報導甚至以「米埔高危」、「野鳥入侵市區」為題,幾乎到了以為被雀鳥一望也會感染禽流感的地步。對不明事物產生恐懼是人之常情,但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不理性的。
禽流感的受害者不單是人類,雀鳥也是受害者,禽流感病毒變種,近日令到大量雀鳥死亡,當中危及一些瀕危品種,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的工作組最近指出,全球有三十六種雀鳥可能因禽流感的威脅而絕種,例如斑頭雁,牠們的數目便疑因禽流感而銳減一成。任何較高等的生物也會染病,包括傳染病,是十分自然的事,歧視病人絕不應該,但要表達關懷有很多方法,不等於一定要緊緊擁抱病人;同樣道理,現時雀鳥就等於病人一樣,我們不應歧視或仇視牠們,但也不等於要和他們零距離接觸。
令人擔心的是這次禽流感恐慌可能觸發人們對大自然態度的轉變:由矢言要殺死候鳥、破壞濕地這些極端想法,到看見雀鳥在身邊便驚呼的歇斯底里反應都有。雖然雀鳥是恐龍的後代,但看到麻雀,也不用就如看到速龍一樣驚慌吧。
的確,目前科學家不能完全否定候鳥傳播禽流感的可能性,但是否因此要把候鳥趕盡殺絕?雀鳥是生態系統重要一環,如果雀鳥滅絕,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很多雀鳥以昆蟲和鼠類為食,沒有雀鳥這天敵,昆蟲和鼠類的數量必然會大幅增長,農民要用更多的農藥,花費更多的金錢和時間去防治蟲鼠,而且效果未必如雀鳥般有效,更可能會帶來其他不可預計的災害和疾病。
至於破壞雀鳥的棲息地,就更加危險。濕地除了是雀鳥的棲身之所外,也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好像蓄洪、淨化污水等不可或缺的功能;把濕地填平或放乾,不但會使環境惡化,更會把雀鳥趕至離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更近的地方。同樣地,把樹木砍掉以免雀鳥在樹上築巢也是不理性的做法,不但不能阻止禽流感散播,只會破壞了對人類同等重要的生態環境。筆者也聽聞有地產商藉著禽流感恐慌,對本港所餘無幾的漁塘虎視耽耽,要填平濕地,發展房地產。其實很多種類的雀鳥的數量因為棲息地遭人類破壞而大幅減少,與其說是候鳥入侵市區,倒不如說是人類破壞了牠們的居所,以至牠們被逼入市區覓食。
流感每十到三十年便會出現一次大爆發,禽流感如果真的出現世界性的爆發,的確會帶來很大的人命和財物損失;但使某一類生物在地球上消失,破壞所有的雀鳥棲息地無疑是飲鴆止喝,所帶來的損失,絕對比禽流感更大,而且是無法逆轉的。禽流感好比天災,我們不能阻止地震和海嘯發生,但我們可以做好準備,注意個人和公共衞生,防止野鳥和家禽接觸,把傷亡損失減至最低。
禽流感的受害者不單是人類,雀鳥也是受害者,禽流感病毒變種,近日令到大量雀鳥死亡,當中危及一些瀕危品種,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的工作組最近指出,全球有三十六種雀鳥可能因禽流感的威脅而絕種,例如斑頭雁,牠們的數目便疑因禽流感而銳減一成。任何較高等的生物也會染病,包括傳染病,是十分自然的事,歧視病人絕不應該,但要表達關懷有很多方法,不等於一定要緊緊擁抱病人;同樣道理,現時雀鳥就等於病人一樣,我們不應歧視或仇視牠們,但也不等於要和他們零距離接觸。
令人擔心的是這次禽流感恐慌可能觸發人們對大自然態度的轉變:由矢言要殺死候鳥、破壞濕地這些極端想法,到看見雀鳥在身邊便驚呼的歇斯底里反應都有。雖然雀鳥是恐龍的後代,但看到麻雀,也不用就如看到速龍一樣驚慌吧。
的確,目前科學家不能完全否定候鳥傳播禽流感的可能性,但是否因此要把候鳥趕盡殺絕?雀鳥是生態系統重要一環,如果雀鳥滅絕,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很多雀鳥以昆蟲和鼠類為食,沒有雀鳥這天敵,昆蟲和鼠類的數量必然會大幅增長,農民要用更多的農藥,花費更多的金錢和時間去防治蟲鼠,而且效果未必如雀鳥般有效,更可能會帶來其他不可預計的災害和疾病。
至於破壞雀鳥的棲息地,就更加危險。濕地除了是雀鳥的棲身之所外,也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好像蓄洪、淨化污水等不可或缺的功能;把濕地填平或放乾,不但會使環境惡化,更會把雀鳥趕至離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更近的地方。同樣地,把樹木砍掉以免雀鳥在樹上築巢也是不理性的做法,不但不能阻止禽流感散播,只會破壞了對人類同等重要的生態環境。筆者也聽聞有地產商藉著禽流感恐慌,對本港所餘無幾的漁塘虎視耽耽,要填平濕地,發展房地產。其實很多種類的雀鳥的數量因為棲息地遭人類破壞而大幅減少,與其說是候鳥入侵市區,倒不如說是人類破壞了牠們的居所,以至牠們被逼入市區覓食。
流感每十到三十年便會出現一次大爆發,禽流感如果真的出現世界性的爆發,的確會帶來很大的人命和財物損失;但使某一類生物在地球上消失,破壞所有的雀鳥棲息地無疑是飲鴆止喝,所帶來的損失,絕對比禽流感更大,而且是無法逆轉的。禽流感好比天災,我們不能阻止地震和海嘯發生,但我們可以做好準備,注意個人和公共衞生,防止野鳥和家禽接觸,把傷亡損失減至最低。
Tuesday, November 15, 2005
化蝶、化樹、化鴛鴦
早前替一本雜誌寫有關蛺蝶的故事,找到了唐人有「莫許韓憑為蛺蝶,等閒飛上別枝花」的詩句。最近發現,韓憑的故事源出晋干寶搜神記,到書架拿下翻一翻,在第二百九十四條找到以下故事:
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怨,王囚之,論為城旦。妻密遺憑書,繆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既而王得其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蘇賀對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心,心有死志也。」俄而憑乃自殺。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登臺,妻逐自投臺,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於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願以屍骨,賜憑合葬。」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爾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冢合,則吳弗阻也。」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衰之,逐號其木曰「相思樹」。相思之名,起於此也。南人謂此禽即韓憑夫婦之精魂。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謠至今猶存。
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怨,王囚之,論為城旦。妻密遺憑書,繆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既而王得其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蘇賀對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心,心有死志也。」俄而憑乃自殺。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登臺,妻逐自投臺,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於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願以屍骨,賜憑合葬。」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爾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冢合,則吳弗阻也。」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衰之,逐號其木曰「相思樹」。相思之名,起於此也。南人謂此禽即韓憑夫婦之精魂。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謠至今猶存。
Monday, November 14, 2005
Corpse Bride
很久沒有到戲院看戲,最近看了Tim Burton的Stop motion Animation,Corpse Bride。Corpse Bride改編自猶太的民間傳說。
反閃族主義(即反猶太,閃Shem,是挪亞的長子)一向在歐洲存在,原因複雜,十九世紀以後,民族主義抬頭,猶太人被認為是不愛國而受排斥,以色列要到二次大戰後才成立,猶太人居住在歐洲各地,未能融入當地民族。Corpse Bride的故事就發生在十九世紀的俄國,當時的反閃族分子經常攔途殺害猶太新娘的送嫁隊伍,因為新娘可以孕育下一代,殺了她可以斬草除根。由於猶太的習俗是去世時穿甚麼衣服,落葬時也是穿同一件衣服,因此遇害新娘是穿著結婚禮服下葬。當然她們穿的不是如電影中的白色的婚紗,而是傳統的禮服。
當時殺害新娘的做法固然不對,但比南斯拉夫內戰時,強姦婦女作種族清洗要文明得多。
和電影一樣,民間傳說也是準新郎胡塗地把指環套在Corpse Bride的手指上,不過他沒有到冥界,而是走去找拉比(rabbi),即猶太的司祭,拉比認為死人無權和活人結婚,而原來的活人未婚妻會安慰Corpse Bride,說會代她完成夢想。這和電影的思想相似,不過是Corpse Bride做主動,不願奪去他人的夢想。
Corpse Bride除了重現猶太的民間傳說外,另一中心思想,是人算不如天算。戲中的角色各有打算:男主角的父母為賣魚致富的nouveau riche,想借兒子的婚事打入上流社會,人間新娘的父母則是没落貴族,當然想借婚事撈一筆;人間新娘和Corpse Bride也希望和所愛的人結婚;奸角當然想謀財害命。最沒有計劃的,應是準新郎。準新郎最後當然有了自己的打算,雖然結果和他父母為他計劃的一樣,但這是他自己的選擇 。
反閃族主義(即反猶太,閃Shem,是挪亞的長子)一向在歐洲存在,原因複雜,十九世紀以後,民族主義抬頭,猶太人被認為是不愛國而受排斥,以色列要到二次大戰後才成立,猶太人居住在歐洲各地,未能融入當地民族。Corpse Bride的故事就發生在十九世紀的俄國,當時的反閃族分子經常攔途殺害猶太新娘的送嫁隊伍,因為新娘可以孕育下一代,殺了她可以斬草除根。由於猶太的習俗是去世時穿甚麼衣服,落葬時也是穿同一件衣服,因此遇害新娘是穿著結婚禮服下葬。當然她們穿的不是如電影中的白色的婚紗,而是傳統的禮服。
當時殺害新娘的做法固然不對,但比南斯拉夫內戰時,強姦婦女作種族清洗要文明得多。
和電影一樣,民間傳說也是準新郎胡塗地把指環套在Corpse Bride的手指上,不過他沒有到冥界,而是走去找拉比(rabbi),即猶太的司祭,拉比認為死人無權和活人結婚,而原來的活人未婚妻會安慰Corpse Bride,說會代她完成夢想。這和電影的思想相似,不過是Corpse Bride做主動,不願奪去他人的夢想。
Corpse Bride除了重現猶太的民間傳說外,另一中心思想,是人算不如天算。戲中的角色各有打算:男主角的父母為賣魚致富的nouveau riche,想借兒子的婚事打入上流社會,人間新娘的父母則是没落貴族,當然想借婚事撈一筆;人間新娘和Corpse Bride也希望和所愛的人結婚;奸角當然想謀財害命。最沒有計劃的,應是準新郎。準新郎最後當然有了自己的打算,雖然結果和他父母為他計劃的一樣,但這是他自己的選擇 。
Sunday, November 13, 2005
納尼亞傳奇
早陣子書局大減價,買了C.S. Lewis 的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一套七冊的box set。Narnia是兒童文學的經典名著,也是異世界旅程故事的先驅。書中充滿了基督教的比喻,例如在《獅子、女巫和衣櫃》中,獅子Aslan便為其中一位背叛兄弟姊妹的小童自願犠牲性命,到最後復活。因此迪士尼把Narnia拍成電影,得到美國教會人士支持。
不過也有人批評書中充滿性別歧視和種族主義,例如奸角多是女性,像白女巫和綠女巫,Narnia的敵國Calormen則描繪成類似中東的國家。單以奸角是女性而批評性別歧視當然留於過分簡單,我不認為Narnia歧視女性,但對於兩性的角色則屬「定型」(stereotype);Lewis雖批評世俗那種女性嫵媚,追求時摩的行為,並塑造了如Lucy和Aravis等勇敢的女性角色,但作者認為女性不宜在前線殺敵,所以Lucy用的武器是箭,不過她主要還是負責治療傷兵。
更使我反感的是書中的主角全未成年(只有如小孩般純真才能進入天國啊!),但對殺死敵人感到無上光榮(其中一位女角Susan不忍殺敵,到最後竟不能進入真正的Narnia)。我是日本動畫迷,很多動畫均有未成年角色殺人場面,但更多的是描寫他們但為此而懊惱,即使有好戰的角色,描寫也是負面的。
種族主義方面,其實不算太嚴重,因為能進入真正Narnia的也有Calormen人,Aslan就算,即使你拜偽神,只要是行善,所做的其實是為了我,這思想比很多基督教派的信念寬容多了。
如果不硬說Narnia有教育意義,Narnia是值得一看的,起碼情節明快,一天便可以讀完一本。但對於不可知論的我而言,全書最後結局是主角差不多一家全都在火車意外中喪生才能到真正的Narnia,感覺不太舒服。
不過也有人批評書中充滿性別歧視和種族主義,例如奸角多是女性,像白女巫和綠女巫,Narnia的敵國Calormen則描繪成類似中東的國家。單以奸角是女性而批評性別歧視當然留於過分簡單,我不認為Narnia歧視女性,但對於兩性的角色則屬「定型」(stereotype);Lewis雖批評世俗那種女性嫵媚,追求時摩的行為,並塑造了如Lucy和Aravis等勇敢的女性角色,但作者認為女性不宜在前線殺敵,所以Lucy用的武器是箭,不過她主要還是負責治療傷兵。
更使我反感的是書中的主角全未成年(只有如小孩般純真才能進入天國啊!),但對殺死敵人感到無上光榮(其中一位女角Susan不忍殺敵,到最後竟不能進入真正的Narnia)。我是日本動畫迷,很多動畫均有未成年角色殺人場面,但更多的是描寫他們但為此而懊惱,即使有好戰的角色,描寫也是負面的。
種族主義方面,其實不算太嚴重,因為能進入真正Narnia的也有Calormen人,Aslan就算,即使你拜偽神,只要是行善,所做的其實是為了我,這思想比很多基督教派的信念寬容多了。
如果不硬說Narnia有教育意義,Narnia是值得一看的,起碼情節明快,一天便可以讀完一本。但對於不可知論的我而言,全書最後結局是主角差不多一家全都在火車意外中喪生才能到真正的Narnia,感覺不太舒服。
Tuesday, November 08, 2005
State of Fear
人可以為宗教、國家、民族而訴諸暴力,他們被稱為「恐怖分子」,不知道環保分子會否有一天也會訴諸暴力,成為「環保恐怖分子」?前些時候看了Michael Crichton的State of Fear,書中便是以此為題材。不過,這批人不是為了環保而去和大集團、大企業抗爭,而是為了爭取傳媒曝光和捐款!
書中的環保團體叫NERF(National Environmental Resource Fund),主要關注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例如水位上昇。NERF得到一位富商捐助,讓團體幫一個太平洋島國Vanutu打官司,但由於沒有確實的科學證據證明全球暖化,因此NERF安排了一場研討會,而且在研討會中在全球多個地方以高科技製造「天然」災難來達到目的。
書中借一個老教授的說話解釋書名的意思:他認為恐懼是社會控制的手段,之前是冷戰,到八九年蘇聯解體,由環境危機頂上,到現在是恐怖主義;而實施社會控制的從前是軍方和工業家,現在則是由政客、律師和傳媒,他稱之為PLM(Political-Legal-Media complex):政客需要恐懼去控制民眾;律師要靠危機才有官司多(這應是指美國經常有的市民控告大企業產品不安全或危害環境的案件),傳媒則需要驚嚇性的新聞故事吸引讀者。
書中老教授又指,既然不能在人多地方亂叫:「火燭!」;同樣道理也不能在傳媒上胡亂發表:「會致癌!」他以美國架空電線可能會致癌的事件為例,指出二十五億美金去收拾一個發生可能性極低的問題是一項罪行,因為二十五億美金相等於世界上最窮五十個國家本地生產總值的總和。
Crichton並非完全否定全球暖化的可能性,他認為現時沒有確實的證據證明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全球暖化。Crichton指出,全球多個大城市的確有氣溫上昇的現象,但大氣的溫度則不增反降,所以他推論現時觀察到的現象應是熱島效應所致。他批評現時的科研不客觀,因為受助機構知道資金來源,研究的結果多對資助機構有利,因此他提議效法醫學界的「雙盲」實驗方式,即病人和醫生均不知道要測試的兩種藥當中,那一種是安慰劑。應用到其他科研上,即研究人員不應知道資金的來源。
書中的環保團體叫NERF(National Environmental Resource Fund),主要關注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例如水位上昇。NERF得到一位富商捐助,讓團體幫一個太平洋島國Vanutu打官司,但由於沒有確實的科學證據證明全球暖化,因此NERF安排了一場研討會,而且在研討會中在全球多個地方以高科技製造「天然」災難來達到目的。
書中借一個老教授的說話解釋書名的意思:他認為恐懼是社會控制的手段,之前是冷戰,到八九年蘇聯解體,由環境危機頂上,到現在是恐怖主義;而實施社會控制的從前是軍方和工業家,現在則是由政客、律師和傳媒,他稱之為PLM(Political-Legal-Media complex):政客需要恐懼去控制民眾;律師要靠危機才有官司多(這應是指美國經常有的市民控告大企業產品不安全或危害環境的案件),傳媒則需要驚嚇性的新聞故事吸引讀者。
書中老教授又指,既然不能在人多地方亂叫:「火燭!」;同樣道理也不能在傳媒上胡亂發表:「會致癌!」他以美國架空電線可能會致癌的事件為例,指出二十五億美金去收拾一個發生可能性極低的問題是一項罪行,因為二十五億美金相等於世界上最窮五十個國家本地生產總值的總和。
Crichton並非完全否定全球暖化的可能性,他認為現時沒有確實的證據證明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全球暖化。Crichton指出,全球多個大城市的確有氣溫上昇的現象,但大氣的溫度則不增反降,所以他推論現時觀察到的現象應是熱島效應所致。他批評現時的科研不客觀,因為受助機構知道資金來源,研究的結果多對資助機構有利,因此他提議效法醫學界的「雙盲」實驗方式,即病人和醫生均不知道要測試的兩種藥當中,那一種是安慰劑。應用到其他科研上,即研究人員不應知道資金的來源。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