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在近日推出「藍天行動」,值得各界支持。綜合各地方的經驗,環保政策如只有環保部門負責,而沒有整個政府支持,是很難取得成果的;而整個政府支持,不只是特首的「個人騷」,而是各政策局均要互相配合,不能互扯後腿。
例如混合動力燃料車已證明燃油消耗量較小型汽油房車少約四成,可以大幅節能和改善空氣質素,環運局也說好,但是說到豁免首次登記稅,財政司司長還是不情願。
其實內地多個城市已推出類似的計畫,像北京市的「藍天計畫」,便早在一九九八年便已推行。所謂「藍天」,是指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和好於二級(內地空氣質量分為五級,一級為最好,五級為最差)。北京的「藍天」在九八年只有一百天,至去年底升至二百三十四天。本港空氣污染指數一百約等於內地的三級空氣,以此比較,香港的空氣不算壞:○四年本港的空氣污染最嚴重,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路邊監測站錄得空氣污染指數超過一百的日數為七十七天,即「藍天」日數為二百八十九日(○四年為閏年);而去年本港的「藍天」日數更高達三百二十二日。
如果特區政府以此為標準,那就真的沒有甚麼可做,因為北京的「藍天」目標約為六成,香港可輕易超標了。但香港的空氣質素是否如此好?其實我們每個人也有很好的空氣質素監測儀器──眼睛和鼻子,用不很深奧的數學模型,也知道香港的空氣不是太好吧。
要本港有更多真正的藍天,要留意三種污染物。第一是二氧化硫:二○一○年的目標是要比九七年減四成,但○四年的實際排放量比九七年增加四成七,而本地的二氧化硫約九成二來自電廠;第二是可吸入懸浮粒子,雖然○四年時已比九七年的排放量少兩成八,但多年來路邊監測站均錄得超過長期的空氣質素指標;最後一項是溫室氣體的排放,即使我們見到藍天,但像今年七月中那樣悶熱的天氣,實在是一天也嫌太多。
排污交易、發展可再生能源、鼓勵更多節能汽車、少開車,多用公共交通工具、智慧用電等都可以改善空氣質素,不論在那些地方也可以應用;不過有些方法就有商榷的地方:據聞內地某些城市在月底或年底發現尚差數天才達標時,便四周出動,下令非法排污的企業停工。既然是非法,為何不取締他們呢?這樣做是本末倒置,也凸顯了只著重有多少日「藍天」,而沒有對症下藥,沒有明確減排目標和措施配合的後果。
可惜的是,「藍天行動」實際提出的目標,暫時只有政府大樓再減百分之一點五的用電一項;其他提出的方案如將室溫調校至攝氏二十五點五度、採用具能源效益的產品、停車熄匙和減少使用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產品等,均是已經推行,或是早已計畫要推行的。我們希望在今年十月《施政報告》時能有更多具體措施和政策出台,不要把「藍天行動」只變成一個宣傳教育活動。
Thursday, August 03, 2006
Saturday, June 24, 2006
同居七年
文接上回。話說母親進院,做了手術,情況尚算穩定,更遇到了多年不見的同屋主。今天探病,和母親閒聊,竟然給我發現了一個我三十四年也不知道的事實!我父母原來在同居七年後才結婚!屈指一算,母親她豈不十七歲便和父親同居?難關我當年同居搬離家住,母親也沒多說一句…。
Wednesday, June 21, 2006
人生何處不相逢
母親的病復發,再入了院。癌細胞已擴散到腳骨,需要動手術。在骨科病房里,母親碰上了三十多年不見的同屋主。「金仔媽咪」這名字我從少聽過,但從沒見過她本人。香港的確很小,因為「金仔媽咪」跌倒要留院,碰巧就在母親對面床位。母親這幾年經癌病折磨,面容憔悴,也難怪「金仔媽咪」和她的家人不認得母親,倒是我老爸十年如一日沒甚改變,才得以相認。
其實我一歲多時便已搬離北角,當然甚麼記憶也沒有,只是母親經常提起在北角時十多人住在一個單位的生活,而我就經常受這些房客照顧,因為兒時很胖,所以被稱為「豬肉佬」。想不到這些本來只存在於母親「口述歷史」的人物,竟然在我眼前出現。
其實我一歲多時便已搬離北角,當然甚麼記憶也沒有,只是母親經常提起在北角時十多人住在一個單位的生活,而我就經常受這些房客照顧,因為兒時很胖,所以被稱為「豬肉佬」。想不到這些本來只存在於母親「口述歷史」的人物,竟然在我眼前出現。
Sunday, May 28, 2006
大浪西灣
零六年五月七日,很久沒有和朋友行山,轉到現在的公司,習慣了一個人背著相機袋到處跑。到西貢赤徑、大浪灣已是初中的事,印象中很難走,漁護署的書也說難度是一個人仔,所以帶了兩公升水之餘,還買了一瓶寶礦力。殊不知整條路已鋪上石屎,而且每過一個山頭也有士多,可以補給糧水,實在不值一個人仔,和一般家樂徑分別不大。
Wednesday, April 12, 2006
You told me it’s just a three-hour-walk!
今天(零六年四月十二日)由梅子林、茅坪走到西貢北港,全程不用三個小時。去年同事曾組織過一次同樣路線的遠足,但聽聞要用六個小時,更有某人的家人大發脾氣、破口大駡。
到了北港,對面馬路便是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時間尚早,當然入內逛逛。走進昆蟲屋,看到數隻椿象在吸食樹汁,當然要用相機拍下;一個大叔推門而入,問我在拍甚麼,我說是椿象,他說:不是蝴蝶嗎?邊說邊把有椿象的枝條用力拉下,那椿象當然即時飛走,我當然也即時「怒啤」他,他也唯有離開昆蟲屋。回家發現幸好照片對焦還準,不然一定詛咒他!
走到標本林,發現一大群中、小學生在活動,但滿地是垃圾,他們又把泥沙四處拋,真不知過是那門子的自然教育。
突然感到頸上一涼,原來毛巾上有隻椿象的若蟲。牠準是發放了有臭味的汁液,不過可能尚是若蟲,不是太臭,用水洗洗頸,也沒甚麼不舒服,反而有點塗了驅風油的感覺,非常爽。
到了北港,對面馬路便是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時間尚早,當然入內逛逛。走進昆蟲屋,看到數隻椿象在吸食樹汁,當然要用相機拍下;一個大叔推門而入,問我在拍甚麼,我說是椿象,他說:不是蝴蝶嗎?邊說邊把有椿象的枝條用力拉下,那椿象當然即時飛走,我當然也即時「怒啤」他,他也唯有離開昆蟲屋。回家發現幸好照片對焦還準,不然一定詛咒他!
走到標本林,發現一大群中、小學生在活動,但滿地是垃圾,他們又把泥沙四處拋,真不知過是那門子的自然教育。
突然感到頸上一涼,原來毛巾上有隻椿象的若蟲。牠準是發放了有臭味的汁液,不過可能尚是若蟲,不是太臭,用水洗洗頸,也沒甚麼不舒服,反而有點塗了驅風油的感覺,非常爽。
Tuesday, April 11, 2006
嶂上及大蠔
趁放大假,有機會便去行山。本來以為四月多數下雨,但反而曬得要命。四月十日行嶂上郊遊徑,十一日則由大蠔走到梅窩。
由榕樹澳的天梯到嶂上,背著幾公斤的攝影器材,接近山頂時坐下休息。那日天色好,可以看到整個企嶺下海,心情出奇地寧靜;但一想到十四鄉日後要建大型住宅區,又有點無奈。嶂上在五、六十年代有很多居民,但現在只有姓許的士多老闆住在那兒。想不到嶂上交通如此不便,但有電供應,可以買到汽水和豆腐花。
梅窩則是很久沒去哩。自從有了東涌線去,去得最多是由東涌走到大澳,到大澳後要坐巴士回東涌,很花時間;但由大蠔走到梅窩,可以先坐三十六號巴士到大蠔,到梅窩後坐船,輕鬆得多。
由榕樹澳的天梯到嶂上,背著幾公斤的攝影器材,接近山頂時坐下休息。那日天色好,可以看到整個企嶺下海,心情出奇地寧靜;但一想到十四鄉日後要建大型住宅區,又有點無奈。嶂上在五、六十年代有很多居民,但現在只有姓許的士多老闆住在那兒。想不到嶂上交通如此不便,但有電供應,可以買到汽水和豆腐花。
梅窩則是很久沒去哩。自從有了東涌線去,去得最多是由東涌走到大澳,到大澳後要坐巴士回東涌,很花時間;但由大蠔走到梅窩,可以先坐三十六號巴士到大蠔,到梅窩後坐船,輕鬆得多。
Thursday, April 06, 2006
紅綿約
從零三年開始,每年的三、四月我都會到黃竹坑的一棵木綿樹拍照,今年已是第四年了。木綿是蜜源植物,開花之時吸引了很多昆蟲和雀鳥攝食。由於該棵木綿剛好生長在行人天橋旁,可以近距離觀察雀鳥。我知道有這棵樹十分偶然。在零三年,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為「買車事件」在其官阺開記招,由於在開始前半小時前我才收到通知,結果沒趕及記者會,但就無意發現了那棵樹。
新安縣志對木綿有如下記載:木綿樹,大可合抱,高十數丈。葉如香樟,花瓣極厚,正二月開花,大紅而芯黃,閒時無葉。子色黑大如酒杯,老則拆裂,有絮茸茸,土人取以為裀褥。
新安縣志對木綿有如下記載:木綿樹,大可合抱,高十數丈。葉如香樟,花瓣極厚,正二月開花,大紅而芯黃,閒時無葉。子色黑大如酒杯,老則拆裂,有絮茸茸,土人取以為裀褥。
Monday, April 03, 2006
苦楝
愛淡紫色的花。但可惜大多數的紫色花都好像洋紫荊和大花紫薇般俗氣。獨愛苦楝。苦楝的花瓣是淡淡的紫色,中間則是沉厚的深紫色。
廣東新語對苦楝有如下記載:
苦楝,最易生。村落間凡生生必多植之,以為嫁時器物。花紫多實;實苦不可口,故童謠云:茘枝好食不生子,苦楝無甘墜折枝。花可入香。子瞻曰:溫成皇后閤中,香用松子膜、茘支皮、苦楝花;沉檀龍麝香皆不用,蓋亦見珍於古。
雖然廣東新語有記,而苦楝也原產自南中間,但不知為何漁護署出版的賞樹日記卻說他是外來物種。
廣東新語對苦楝有如下記載:
苦楝,最易生。村落間凡生生必多植之,以為嫁時器物。花紫多實;實苦不可口,故童謠云:茘枝好食不生子,苦楝無甘墜折枝。花可入香。子瞻曰:溫成皇后閤中,香用松子膜、茘支皮、苦楝花;沉檀龍麝香皆不用,蓋亦見珍於古。
雖然廣東新語有記,而苦楝也原產自南中間,但不知為何漁護署出版的賞樹日記卻說他是外來物種。
Friday, March 31, 2006
蟻牧蚜
星期三(三月二十九日)因工作到深涌,在一棵珊瑚樹上發現紅樹蟻的巢,親眼看見了以往只有在紀錄片才看到的景像:紅樹蟻的築巢實況:一些紅樹蟻會用口和後腳拉緊葉片,再一些會咬著紅樹蟻的幼蟲,用適當的力度一擠,便會從腺體分泌出絲,當作黏緊葉片的膠水用。
清人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卷二十四對樹蟻有如下記載:土人取大蟻飼之,種植家連窠買置樹頭,以藤竹引度,使之樹樹相通,斯花果不為蟲蝕…故場師有養花先養蟻之說。向稱嶺南有樹蟻、樹蜂、樹胡蜨,皆連于樹上,樹蟻即此。
可見國人早已明白生物防治之法。可過,樹蟻有牧蚜的行為,碰到蚜害,牠們不但無能為力,更會成為幫兇。
清人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卷二十四對樹蟻有如下記載:土人取大蟻飼之,種植家連窠買置樹頭,以藤竹引度,使之樹樹相通,斯花果不為蟲蝕…故場師有養花先養蟻之說。向稱嶺南有樹蟻、樹蜂、樹胡蜨,皆連于樹上,樹蟻即此。
可見國人早已明白生物防治之法。可過,樹蟻有牧蚜的行為,碰到蚜害,牠們不但無能為力,更會成為幫兇。
Sunday, March 12, 2006
祭大幽
上水圍今年舉行六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最後一晚是「祭大幽」。儀式在零六年三月十一日八時左右在上水圍文閣村舉行。大幽又叫大士,從當日現場看來,大幽用於口語,而大士則用於文體上。儀式所用的大幽高約三層樓,工藝上和中國傳統的紙紥公仔沒有分別。照字面的意思,大幽即大鬼,但從其造形看來,右手執筆、右手拿著一本簿,彷如判官一樣,但所穿的服飾為金色盔甲,腹部護甲上又有一小形的觀音坐蓮像。
全晚的節目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出巡和祭大幽兩部分。在出巡前,大幽像安放在一大棚內,前面放有香爐,供人參拜。大棚分為四格,由左至右(參拜者角度,下同)分別為:土地、大士(幽)、玉帝和白無常。和大幽像一樣,每個像前均有放有香爐。大幽在放在大棚的期間,前面放有兩個僕人的紙紥公仔,左為女,右為男,在出巡時不隨隊,但在祭大幽時,則和大幽像同時火化。
不論是大士出巡或是祭大幽,女性均不能參與,必須迴避。「女性」不只是圍內婦女,還包括從外面而來的參觀人士。除了用咪宣布外,大會在祭大幽前多次在觀眾前檢查是否有女性在場,並勸喻她們到戲棚內迴避。
大幽像要由十多人才能抬起,負責抬像的全是廖姓男丁。出巡期間的禁忌除了女性不能在場外,還有不能稱呼他人的名字,只能以如「大哥」等代替,即使被叫名字,也絕不可以回應。隨行的聖約翰救傷隊員也入鄉隨俗,以通話機通訊時,以號數代替呼叫名字。大幽像圍著上水圍走一圈,走的全是馬路,主辦單位派出約二十人負責維持遊人秩序和截停車流。雖然現場一個警員也沒有,但看來根本不會有司機夠膽不合作吧!
在祭大幽前,先有一番儀式。大幽像在出巡後被放在空地上,前面有由兩排沙、稻車和香燭組成的「沙河」,就好像跑道一樣。沿著沙河的外圍排滿了以碗盛的白飯、麵團和油燈。圍內的男丁沿著沙河焚香,在儀式進行時,不斷有人接力打鑼來回奔走。
全晚的節目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出巡和祭大幽兩部分。在出巡前,大幽像安放在一大棚內,前面放有香爐,供人參拜。大棚分為四格,由左至右(參拜者角度,下同)分別為:土地、大士(幽)、玉帝和白無常。和大幽像一樣,每個像前均有放有香爐。大幽在放在大棚的期間,前面放有兩個僕人的紙紥公仔,左為女,右為男,在出巡時不隨隊,但在祭大幽時,則和大幽像同時火化。
不論是大士出巡或是祭大幽,女性均不能參與,必須迴避。「女性」不只是圍內婦女,還包括從外面而來的參觀人士。除了用咪宣布外,大會在祭大幽前多次在觀眾前檢查是否有女性在場,並勸喻她們到戲棚內迴避。
大幽像要由十多人才能抬起,負責抬像的全是廖姓男丁。出巡期間的禁忌除了女性不能在場外,還有不能稱呼他人的名字,只能以如「大哥」等代替,即使被叫名字,也絕不可以回應。隨行的聖約翰救傷隊員也入鄉隨俗,以通話機通訊時,以號數代替呼叫名字。大幽像圍著上水圍走一圈,走的全是馬路,主辦單位派出約二十人負責維持遊人秩序和截停車流。雖然現場一個警員也沒有,但看來根本不會有司機夠膽不合作吧!
在祭大幽前,先有一番儀式。大幽像在出巡後被放在空地上,前面有由兩排沙、稻車和香燭組成的「沙河」,就好像跑道一樣。沿著沙河的外圍排滿了以碗盛的白飯、麵團和油燈。圍內的男丁沿著沙河焚香,在儀式進行時,不斷有人接力打鑼來回奔走。
Monday, March 06, 2006
徵膠袋稅 改變港人浪費行為
近期傳媒報道得最多的環保新聞應該是濫用膠袋的問題。究其原因,當然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在最新的財政預算案中,公布政府計畫以立法方式,禁止免費派發膠袋及對膠袋徵稅,以達到減少使用膠袋的目的。
屋村廚餘佔廢物重量57%
有政經評論員指政府的減少使用膠袋措施不當,因為膠袋在本港是「必需品」,港人的飲食習慣和西方不同,水分極多,所以要用膠袋包棄置。若然根據環保署在○二年作出的估計,似乎這位政經評論員所言非虛:以重量計算,廚餘佔本地的都市固體廢物(即包括家居和工商業)百分之三十三點一,紙張百分之二十六點七,塑膠百分之十六點六;而浸會大學在○三年在一條公共屋進行調查更發現,廚餘佔該村總體棄置廢物重量的百分之五十七,廢紙則佔百分之十八,膠袋百分之十,膠樽百分之二。
由以上可見,濫用膠袋確是現時本港面對廢物管理問題的冰山一角,但這絕不表示我們可以坐視不理,而是必需要有全盤計畫,完善的配套。例如垃圾水分多,實行垃圾乾濕分類便可以;市民棄置垃圾要用膠袋包,解決的辦法更簡單,就是預繳費用的垃圾袋代替。
用預繳垃圾袋有助監管
這樣做除了提供令市民減廢的經濟誘因外,更可以統一垃圾袋的質料。即使日後本港逼於無奈要建焚化爐,也可以肯定燒的不會是由可以產生有毒物質的PVC(聚氯乙烯)製成的膠袋。
環保不是叫我們不要過正常的生活,或降低生活水平,而是要慎用資源。膠袋近年漸漸成為浪費的代名詞。不過,問題的核心不在於膠袋,而在於人的行為。誠然,膠袋有難以自然分解、阻塞河道、易被動物,特別是海洋生物誤吞而危害生命的特性。但如果人們不濫用,根本不會發生上述問題。即使改用紙袋,問題不會就此消失。在堆填區厭氧的情況下,自然分解難以進行,在外國有例子,一張埋在堆填區下三十七年的報紙,在「出土」後,仍然清晰可讀。
另立基金推動回收業
因此政策的目的應是改變浪費的行為,而非「收回成本」或為政府斂財。如果政府一心只為收回成本,收費的金額可能真的可以補貼政府的支出,但不一定能改變浪費行為。要避免瓜田李下,政府不應把環保稅納入一般收入帳目,而是另外成立基金,用在推動回收業或本地的保育工作上。
不制定政策,靠自律又是否可行?長春社在二○○○年推行「報紙從此沒有袋」運動,收集了五十一萬個市民的簽名;到○一年推行「唔使膠袋,唔該!」運動的三個月內,成功減低膠袋濫用情況百分之十三。但運動一過,又死灰復燃。
除長春社外,本地其他環保團體也推行了多個減廢運動。這些運動雖然可以大大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否則我們也不會在此討論膠袋問題),但要改變絕大部分市民的行為,仍然做不到。因此長春社認為,政府應盡快立法,屆時業界自然會想到理想的解決辦法。
屋村廚餘佔廢物重量57%
有政經評論員指政府的減少使用膠袋措施不當,因為膠袋在本港是「必需品」,港人的飲食習慣和西方不同,水分極多,所以要用膠袋包棄置。若然根據環保署在○二年作出的估計,似乎這位政經評論員所言非虛:以重量計算,廚餘佔本地的都市固體廢物(即包括家居和工商業)百分之三十三點一,紙張百分之二十六點七,塑膠百分之十六點六;而浸會大學在○三年在一條公共屋進行調查更發現,廚餘佔該村總體棄置廢物重量的百分之五十七,廢紙則佔百分之十八,膠袋百分之十,膠樽百分之二。
由以上可見,濫用膠袋確是現時本港面對廢物管理問題的冰山一角,但這絕不表示我們可以坐視不理,而是必需要有全盤計畫,完善的配套。例如垃圾水分多,實行垃圾乾濕分類便可以;市民棄置垃圾要用膠袋包,解決的辦法更簡單,就是預繳費用的垃圾袋代替。
用預繳垃圾袋有助監管
這樣做除了提供令市民減廢的經濟誘因外,更可以統一垃圾袋的質料。即使日後本港逼於無奈要建焚化爐,也可以肯定燒的不會是由可以產生有毒物質的PVC(聚氯乙烯)製成的膠袋。
環保不是叫我們不要過正常的生活,或降低生活水平,而是要慎用資源。膠袋近年漸漸成為浪費的代名詞。不過,問題的核心不在於膠袋,而在於人的行為。誠然,膠袋有難以自然分解、阻塞河道、易被動物,特別是海洋生物誤吞而危害生命的特性。但如果人們不濫用,根本不會發生上述問題。即使改用紙袋,問題不會就此消失。在堆填區厭氧的情況下,自然分解難以進行,在外國有例子,一張埋在堆填區下三十七年的報紙,在「出土」後,仍然清晰可讀。
另立基金推動回收業
因此政策的目的應是改變浪費的行為,而非「收回成本」或為政府斂財。如果政府一心只為收回成本,收費的金額可能真的可以補貼政府的支出,但不一定能改變浪費行為。要避免瓜田李下,政府不應把環保稅納入一般收入帳目,而是另外成立基金,用在推動回收業或本地的保育工作上。
不制定政策,靠自律又是否可行?長春社在二○○○年推行「報紙從此沒有袋」運動,收集了五十一萬個市民的簽名;到○一年推行「唔使膠袋,唔該!」運動的三個月內,成功減低膠袋濫用情況百分之十三。但運動一過,又死灰復燃。
除長春社外,本地其他環保團體也推行了多個減廢運動。這些運動雖然可以大大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否則我們也不會在此討論膠袋問題),但要改變絕大部分市民的行為,仍然做不到。因此長春社認為,政府應盡快立法,屆時業界自然會想到理想的解決辦法。
Wednesday, February 15, 2006
綠色情人節向世界呼喚愛
明天便是情人節,是有情人互相表達心意的日子,在此先祝各位情人節快樂。在過一個粉紅色溫馨浪漫情人節的同時,大家也不應忘記對環境、對地球也要有愛心,過一個綠色情人節。
可惜的是,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社會上漸漸形成了不購物送禮便不能表達愛意的價值觀;情人節如不送上一大束鮮花,在一年其餘三百六十四日的甜蜜日子便好像一筆勾銷,從來沒愛過一樣。
植物可以美化環境、改善空氣質素;大樹更有阻隔噪音,為其他生物提供居住環境的好處。但被剪下來的「鮮花」經過個多星期便會凋謝。根據我們向統計處查詢的數字顯示,本港過去一年共進口超過一億六千三百萬港元的鮮花。這些鮮花在香港的最終出路便是運往堆填區,長埋黃土之下,變成沼氣。此外,空運的鮮花在運輸和保存的過程中,耗用不少能源;利用飛機和貨車運輸時,會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加劇全球暖化的速度。
鮮花的最終出路不一定是堆填區,凋謝的花可以用作堆肥,成為有機肥料。不過現時本港仍未有完善機制接收這一大資源。希望政府在推行《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時,情況會有所改善。當然最好的是以盆栽代替鮮花,不但環保,更代表你對情人的愛是可持續的。
長春社在剛過去的中國情人節便舉辦了「同心樹」元宵佳節植樹日,特意選擇了已修復的堆填區作為植樹地點,種下了三百棵別名迎春花的車輪梅。香港的都市廢物管理實在做得太好,垃圾在夜闌人靜的時候運到堆填區,很多香港人都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活動所在的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佔地高達六十二公頃,相等於四點七個維多利亞公園。而這只是政府已修復堆填區十三個之中的其中一個,十三個已關閉的堆填區總面積加很來高達二百八十八公頃,而運作中三個策略性堆填區所佔的土地面積為一百七十八公頃,十六個堆填區加起來,相等於二十七個維園!修復的堆填區雖然可以再利用,但修復所需的時間要三十年,甚或更長的時間。
很多人以為保護環境只是綠色團體、商界和政府的責任。但如果我們真的愛我們身邊的人,愛護我們的下一代,我們便應把我們的愛延伸,愛我們的環境、愛我們的地球,發揚「可持續的愛」。
我最近看了小說版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當中也提到了愛和環保的關係,想在這裏和各位讀者分享一下(小學館出版,第七十二頁,原為日文,筆者中譯)
我雖然關心自然保護和地球環境問題,但不能因此說我是個自然和環境保護分子。我只是想和AKI(女主角的名字)兩個人幸福地生活。為了這樣,植物和臭氧層也希望能留下來。就只是這樣而已。
原刊零六年二月十三日星島日報
可惜的是,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社會上漸漸形成了不購物送禮便不能表達愛意的價值觀;情人節如不送上一大束鮮花,在一年其餘三百六十四日的甜蜜日子便好像一筆勾銷,從來沒愛過一樣。
植物可以美化環境、改善空氣質素;大樹更有阻隔噪音,為其他生物提供居住環境的好處。但被剪下來的「鮮花」經過個多星期便會凋謝。根據我們向統計處查詢的數字顯示,本港過去一年共進口超過一億六千三百萬港元的鮮花。這些鮮花在香港的最終出路便是運往堆填區,長埋黃土之下,變成沼氣。此外,空運的鮮花在運輸和保存的過程中,耗用不少能源;利用飛機和貨車運輸時,會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加劇全球暖化的速度。
鮮花的最終出路不一定是堆填區,凋謝的花可以用作堆肥,成為有機肥料。不過現時本港仍未有完善機制接收這一大資源。希望政府在推行《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時,情況會有所改善。當然最好的是以盆栽代替鮮花,不但環保,更代表你對情人的愛是可持續的。
長春社在剛過去的中國情人節便舉辦了「同心樹」元宵佳節植樹日,特意選擇了已修復的堆填區作為植樹地點,種下了三百棵別名迎春花的車輪梅。香港的都市廢物管理實在做得太好,垃圾在夜闌人靜的時候運到堆填區,很多香港人都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活動所在的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佔地高達六十二公頃,相等於四點七個維多利亞公園。而這只是政府已修復堆填區十三個之中的其中一個,十三個已關閉的堆填區總面積加很來高達二百八十八公頃,而運作中三個策略性堆填區所佔的土地面積為一百七十八公頃,十六個堆填區加起來,相等於二十七個維園!修復的堆填區雖然可以再利用,但修復所需的時間要三十年,甚或更長的時間。
很多人以為保護環境只是綠色團體、商界和政府的責任。但如果我們真的愛我們身邊的人,愛護我們的下一代,我們便應把我們的愛延伸,愛我們的環境、愛我們的地球,發揚「可持續的愛」。
我最近看了小說版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當中也提到了愛和環保的關係,想在這裏和各位讀者分享一下(小學館出版,第七十二頁,原為日文,筆者中譯)
我雖然關心自然保護和地球環境問題,但不能因此說我是個自然和環境保護分子。我只是想和AKI(女主角的名字)兩個人幸福地生活。為了這樣,植物和臭氧層也希望能留下來。就只是這樣而已。
原刊零六年二月十三日星島日報
Tuesday, January 31, 2006
同心樹元宵佳節植樹日
很多人說愛是天長地久,但是行為卻不配合,香港人習慣在情人節送花以表達愛意,但鮮花日子一久便會凋謝,只會丟進堆填區,增加堆填區壓力。
廢物處理是近期城中熱點,長春社在今年的元宵佳節(二月十二日星期日)將會在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舉行全港首個在已修復堆填區舉行的公眾植樹活動,同時發揮「可持續發展的愛」的精神,讓情侶、夫婦,到為人父母,不同階段的有情人均可以參加這個植樹活動 。
選擇在堆填區舉行植樹活動,是因為長春社認為為了我們最重視的人的幸福,特別是有了下一代的人,對香港的環境問題不應視而不見。讓參加者到已修復的堆填區,可以引起他們對本港環境問題,如廢物處理問題的關注,讓他們的愛可以延伸,愛我們的子女,便要愛我們的環境,愛我們的地球。
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 二零零六年二月十二日
時間: 上午十時至十一時半
地點: 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 (屆時在地鐵坑口站有專車接送)
費用: 全免
名額: 288隊
情侶、夫婦、為人父母及其家人、朋友均可,隊員人數為二至四人
截止報名日期: 二零零六年二月六日
除了攜手植樹外,參加者可在活動當日帶同可回收物品為親手植下的愛苗粉飾一番,爭奪最具創意大獎。
廢物處理是近期城中熱點,長春社在今年的元宵佳節(二月十二日星期日)將會在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舉行全港首個在已修復堆填區舉行的公眾植樹活動,同時發揮「可持續發展的愛」的精神,讓情侶、夫婦,到為人父母,不同階段的有情人均可以參加這個植樹活動 。
選擇在堆填區舉行植樹活動,是因為長春社認為為了我們最重視的人的幸福,特別是有了下一代的人,對香港的環境問題不應視而不見。讓參加者到已修復的堆填區,可以引起他們對本港環境問題,如廢物處理問題的關注,讓他們的愛可以延伸,愛我們的子女,便要愛我們的環境,愛我們的地球。
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 二零零六年二月十二日
時間: 上午十時至十一時半
地點: 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 (屆時在地鐵坑口站有專車接送)
費用: 全免
名額: 288隊
情侶、夫婦、為人父母及其家人、朋友均可,隊員人數為二至四人
截止報名日期: 二零零六年二月六日
除了攜手植樹外,參加者可在活動當日帶同可回收物品為親手植下的愛苗粉飾一番,爭奪最具創意大獎。
Sunday, January 22, 2006
鵲鴝
一隻染病的鵲鴝弄到很多人心慌。有人說「野鳥」染病是因為放生所致,這使我想起《列子.說符篇》的一個故事。
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于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之。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好一句:恩過不相補。
鵲鴝在香港雖然只普遍易見,但在新加坡,卻因為濫捕關係,到一九八零年代時,全國只剩下約五十隻。新加坡的鵲鴝很有名,在香港俗名叫「坡仔」,香港人撚雀搞到一個物種locally extinct,這次事件不知是否報應。
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于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之。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好一句:恩過不相補。
鵲鴝在香港雖然只普遍易見,但在新加坡,卻因為濫捕關係,到一九八零年代時,全國只剩下約五十隻。新加坡的鵲鴝很有名,在香港俗名叫「坡仔」,香港人撚雀搞到一個物種locally extinct,這次事件不知是否報應。
Saturday, January 07, 2006
世界の中心で、愛をさけぶ
世界の中心で、愛をさけぶ這本書其實一早看完,但之前退修時曾討論為何要搞環保,本來想和其他人談一談這本書的看法,但時間不夠。
有些綠色分子保護環境的原因是以大自然為尊,人做的沒有大自然的好。不過,我認為保護環境不一定要當自己是聖人,這種只以為正義的想法很多時都會變成為求目的,不擇手段。有人就曾對我說,為環保,不一定要說真話。我是讀新聞出身的,當然知道真相的力量,也知道有些資訊是不宜公開的,例如某些物種的出沒地點。不過,不公開真相是一件事,講大話又是另一件事。
其實保護環境是一件普通不過的事,為何要每每要扯到一些高深莫測的理論?
我十分喜歡書中提出男主角關心環境的原因:
ぼくは自然保護や地球の環境問題に関心をもっているが、だからといってナチュラリストやエコロジストというわけではない。あきと二人で幸せに暮らしたい。そのためには緑もオゾン層も残って欲しいという。それだけのことなろである。
(小學館出版,第七十二頁)
以下是我的中譯:
我雖然關心自然保護和地球環境問題,但不能因此說我是個自然和環境保護分子。只是想和AKI兩個人幸福地生活。為了這樣,植物和臭氧層也希望能留下來。就只是這樣而已。
あきAKI是女主角的名字,可以寫作秋或亞紀,女角的原名是亞紀,但因為怕麻煩,所以只寫假名。
就只是為了要和喜歡的人可以一起生活,就是這麼簡單。我相信以這種思路,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環保的既念,用不著搬出一些大道理去壓人。
有些綠色分子保護環境的原因是以大自然為尊,人做的沒有大自然的好。不過,我認為保護環境不一定要當自己是聖人,這種只以為正義的想法很多時都會變成為求目的,不擇手段。有人就曾對我說,為環保,不一定要說真話。我是讀新聞出身的,當然知道真相的力量,也知道有些資訊是不宜公開的,例如某些物種的出沒地點。不過,不公開真相是一件事,講大話又是另一件事。
其實保護環境是一件普通不過的事,為何要每每要扯到一些高深莫測的理論?
我十分喜歡書中提出男主角關心環境的原因:
ぼくは自然保護や地球の環境問題に関心をもっているが、だからといってナチュラリストやエコロジストというわけではない。あきと二人で幸せに暮らしたい。そのためには緑もオゾン層も残って欲しいという。それだけのことなろである。
(小學館出版,第七十二頁)
以下是我的中譯:
我雖然關心自然保護和地球環境問題,但不能因此說我是個自然和環境保護分子。只是想和AKI兩個人幸福地生活。為了這樣,植物和臭氧層也希望能留下來。就只是這樣而已。
あきAKI是女主角的名字,可以寫作秋或亞紀,女角的原名是亞紀,但因為怕麻煩,所以只寫假名。
就只是為了要和喜歡的人可以一起生活,就是這麼簡單。我相信以這種思路,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環保的既念,用不著搬出一些大道理去壓人。
Tuesday, January 03, 2006
Life in the Undergrowth
英國廣播公司的生態紀錄片一向水準甚高,特別是有David Attenborough參與的就更好看,可能是受少時看《生命之源》的影響吧!Life in the Undergrowth 是Attenborough繼The Life of Birds 和The Life of Mammals另一專題之作。 影片仍未製成DVD,但出了一本同名的書。和前兩部作品一樣,影片的內容和書本不是完全重覆,而是互為補充。
Life in the Undergrowth內容關於無脊椎動物,即除了昆蟲外,蜘蛛、蜈蚣等也有介紹。書中有很多有趣的發現是我第一次讀到的:例如一直以來以為雙翅目昆蟲如蚊、蠅等後翅轉化成棒狀的器官是用作平衡用,但書中第105頁指出器官原來可以感應空氣和氣流的壓力的變化;第219頁提到,白蟻和小强原來有親戚關係,體內可以分解纖維的微生物也有密切關聯。
最令我感興趣的,卻是第261-262頁提到原來昆蟲也有奴隸制定,一稱學名為Formica sanguinea的蟻是沒有工蟻,只有兵蟻,他們經常到Formica fusca的巢偷蛹,等他們長大後成為他們的奴隸。
Life in the Undergrowth內容關於無脊椎動物,即除了昆蟲外,蜘蛛、蜈蚣等也有介紹。書中有很多有趣的發現是我第一次讀到的:例如一直以來以為雙翅目昆蟲如蚊、蠅等後翅轉化成棒狀的器官是用作平衡用,但書中第105頁指出器官原來可以感應空氣和氣流的壓力的變化;第219頁提到,白蟻和小强原來有親戚關係,體內可以分解纖維的微生物也有密切關聯。
最令我感興趣的,卻是第261-262頁提到原來昆蟲也有奴隸制定,一稱學名為Formica sanguinea的蟻是沒有工蟻,只有兵蟻,他們經常到Formica fusca的巢偷蛹,等他們長大後成為他們的奴隸。
Subscribe to:
Posts (Atom)